火范文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心中懊憹

心中懊憹

证名。简称懊憹。又名心中懊恼。指心胸烦热,闷乱不宁之状。多由外感热病误治,邪热留于胸膈,扰及胃腑;或因湿热内蕴所致。《伤寒论·辨太阳病脉证并治》:“发汗吐下后,虚烦不得眠,若剧者,必反覆颠倒,心中懊憹,栀子豉汤主之。”若太阳表证未解,下后成结胸者,用大陷胸汤。或阳明病下之,心中懊憹而烦,胃中有燥屎者,可攻,宜大承气汤。又《金匮要略·黄疸病脉证并治》:“酒黄疸,心中懊憹,或热痛,栀子大黄汤主之。”《伤寒绪论·懊憹》:“温热病懊憹,为热毒蕴于膈上,凉膈、解毒选用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鬼邪

    经穴别名。出《备急千金要方》。即足三里。见该条。

  • 张謇

    【生卒】:1853~1926【介绍】:字季直。江苏南通人。清光绪二十年(1894年)状元。以实业、教育为强国之本,除创办纱厂、轮船公司、面粉公司、铁冶公司、银行等企业外,大力兴办学校,于1912年建南

  • 无瘢痕灸

    灸法名。即非化脓灸,见该条。

  • 酒嗽

    病名。指饮酒过度伤肺所致的咳嗽。《丹溪心法·咳嗽》:“饮酒伤肺,痰嗽,以竹沥煎紫苏,入韭汁,就吞瓜蒌杏连丸。”《杂病源流犀烛·咳嗽哮喘源流》:“酒嗽,伤酒而成也。盖酒大热有毒,或冷热兼饮,日久渐伤胃脘

  • 合法

    推拿手法。①又名和法。用两手拇指指腹分别从两个穴位向中间合拢。其起点和止点往往在穴位上。②见曹锡珍《中医按摩疗法》。对抗性地用力推并,使散离的筋肌或脱错的关节得以归合而复原状。

  • 承光

    经穴名。代号BL5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属足太阳膀胱经。位于头正中线入前发际2.5寸,再旁开1.5寸处(《铜人腧穴针灸图经》)。另说在头正中线入前发际3寸,再旁开1.5寸(《针灸甲乙经》);或在头正中线

  • 周颋(tǐng 挺)

    【介绍】:见昝殷条。

  • 伤风吐

    病证名。感受风冷而致吐者。多因小儿调护失宜,风冷袭之,搏于血气,气不得顺,故逆上呕吐。《保幼大全》载其症为“吐逆身热,鼻青呵欠顿闷,口中气热,夜间发躁”等。治宜调气止吐,发散风冷。用藿香正气散。

  • 肺移寒于肾

    肺的寒气移于肾,则肾阳不能蒸水化气,水失节制则泛涌上逆。《素问·气厥论》:“肺移寒于肾,为涌水。”

  • 湿热呕吐

    病证名。指呕吐因肠胃素有积热,又外感湿热之邪所致者。《症因脉治》卷二:“湿热呕吐之症,内热烦躁,口臭身热,面目黄肿,满闷恶心,闻谷气即呕。”脉多数大。治宜清化湿热,用家秘清胃汤、栀连二陈汤、栀连平胃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