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抱儿痨

抱儿痨

病证名。见《血证论》。妇人有胎,复得咳嗽发热骨蒸,或吐血,或梦交,名为抱儿痨。多因孕妇平素阴虚,孕后血养胎,耗其气血,阴血不能上承,肺阴亏损,出现咳嗽,甚则五心烦热胎动不安。如久嗽不愈,可成痨嗽。治宜保养肺金为主。方用清燥救肺汤(人参甘草黑芝麻石膏阿胶杏仁、麦冬、杷叶、桑叶)或紫菀散主之。若痰凝气阻,咳逆不休者,用豁痰丸;若肺胀咳嗽不得卧者,用葶苈大枣泻肺汤

猜你喜欢

  • 子燥

    病名。徐大椿《女科旨要》:“肝肾阴亏,相火炎上,不时均令心烦,且亦令人作躁谓之子燥。”即孕悲。参见该条。

  • 小方脉科

    即儿科。又名哑科。见《医学正传》。《太平圣惠方》:“襁褓至一岁,曰牙儿。二岁曰婴儿,三岁曰奶童,四岁曰奶腥,五岁曰孩儿,六岁曰小儿,以至十五岁,皆以小方脉治。”

  • 心痛痧

    痧证之一。《痧胀玉衡·心痛痧》:“痧毒冲心,属之于气,则时痛时止,痰涎壅盛,昏迷烦闷,此其候也。治宜刺手臂,服顺气之剂为主。痧毒攻心,属之于血,则大痛不已,昏沉不醒,此其候也。治宜刺腿湾,服活血之剂为

  • 丝风内障

    眼科病证。出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。“视瞳神内隐隐然,若有一丝横经或斜经于内,自视全物亦有如碎路者,乃络为风攻,郁遏真气,故视亦光华有损”(《张氏医通》卷八)。此证可见于圆翳内障之初发期。详该条。

  • 锦带

    见《本草纲目》。为莼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肾气热

    肾经有热,则阴精耗竭,髓减骨枯而腰脊不能举动。《素问·痿论》:“肾气热,则腰脊不举,骨枯而髓减,发为骨痿。”

  • 手阳明之正

    出《灵枢·经别》。即手阳明经别,详该条。

  • 气心痛

    证名。见《外台秘要》卷七。多因诸气郁滞及七情过用所致。《医学从众录·心痛》:“气痛,脉沉而涩,诸气郁滞及七情过用所致。宜二陈汤加沉香、乌药、百合主之。”《证治汇补·腹胁门》:“气痛,因恼怒而发,痛时隐

  • 陈以求

    【介绍】:见陈治条。

  • 卫气行

    《灵枢经》篇名。本篇详述卫气在一日中运行全身的情况,指出白天行子阳二十五周次,夜间行于阴二十五周次,故名。内容强调根据疾病属阴属阳的性质,配合卫气运行的规律来针刺治疗的重要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