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女科指掌》。指紧束胎儿,令子易生。《胎产护生篇》:“治妊妇七、八个月,恐胎气展大难产,用此扶助母气,紧束儿胎。”《女科指掌》:“束胎者,谓约束其胎,而不能纵横,使易产也,古方束胎丸(白术、云苓、黄
见《本草纲目拾遗》。为胡椒药材之一种,详胡椒条。
病名。《寿世保元》卷八:“小儿耳肿、耳痛、耳停、乃三阳风热壅遏所致。”即停耳,详该条。
见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。为红毛七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生卒】:十七世纪下半叶至十八世纪初【介绍】:清代医家。字介石。江苏江宁人。长于儿科诸证,于1725年撰《幼科直言》一书(1726年刻行),其书简明不繁,采取直言无隐之意,并辑有儿科验方。
即三才丸,见该条。
书名。南京中医学院、江苏中医研究所编。这是一部较系统整理古代中药学的教材。共分三篇。上篇总论中药简史及炮制、制剂等基本知识。中篇各论部分收录药约560种,对于药物的产地、科属、药材、性味、归经、主治、
病名。指太阳、阳明、少阳三经同时受邪而出现的证候。《伤寒论·辨阳明病脉证并治》:“三阳合病,腹满身重,难以转侧,口不仁,面垢,谵语遗尿。发汗则谵语,下之则额上生汗,手足逆冷。若自汗出者,白虎汤主之。”
经穴名。代号BL37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属足太阳膀胱经。位于大腿的后面,臀下横纹之中点直下6寸处。另说在承扶下3寸(《针灸大成》);或5.3寸(《针灸集成》)。布有股后皮神经,深层正当坐骨神经;外侧为
见《四川中药志》。为小通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