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

①拘泥。有所顾忌的意思。《素问·五藏别论》:“拘于鬼神者,不可与言至德。”②证名。筋病证候之一。拘为筋脉牵强不伸。常与挛、急并称,如拘挛、拘急等。多由湿热、风寒或血虚所致。《素问·生气通天论》:“湿热不攘,大筋软短,小筋弛长。软短为拘,弛长为痿。”《杂证会心录》卷上:“古书有风寒、湿热、血虚之不同,然总不外亡血,筋无荣养则尽之矣。盖阴血受伤则血燥,血燥则筋失所滋,为拘为挛。”参见拘急、拘挛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金盆寒药

    见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。为千金藤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柿子把

    见《中药材手册》。为柿蒂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内疔

    病名。出《疡医准绳》卷二。内疔者,先发寒热,体痛、头痛,数日后,胸腹、背胁、头面手足间有一处甚痛而肿起,即内疔所发之处。急用霹雳火汗之,并内服败毒散;若毒势不尽,憎寒壮势不减,宜服五味消毒饮,黄连解毒

  • 体针麻醉

    针刺麻醉法之一。是相对于耳针麻醉、面针麻醉等法而言。指以针刺经穴或经外奇穴为主的一种针麻方法。其法根据不同手术,按循经取穴、辨证取穴、神经节段取穴等原则,选配适当穴位。术前按针麻常规给予辅助用药,针麻

  • 戟叶半夏

    见《广西本草选编》。为水半夏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同人针灸

    见针灸全生条。

  • 刘汉基

    【介绍】:清医家。四川巴县人。公元1722年曾在太医院任职,撰《药性通考》8卷,论415种药物之药性与主治,並附或问以答疑难。另列有医论25则以论杂证及其治方。

  • 血热月经过多

    病证名。多因素体阳盛内热,热扰血溢,或过嗜辛辣,热伏冲任,迫血妄行所致。症见经血量过多,或经行持续时间延长,血色深红或紫,稠粘或有臭秽气味。面红身热,口干作渴,时作烦躁。治宜清热凉血。方用清经汤加阿胶

  • 宛膲(jiāo 焦)

    消瘦干燥之意。《灵枢·根结》:“皮肉宛膲而弱也。”

  • 湿热头痛

    病证名。指湿热上蒙清窍所致的头痛。《兰室秘藏·头痛门》:“心烦头痛者,病在膈中,过在手巨阳少阴,乃湿热头痛也。”多由湿热熏蒸,上蒙清窍所致。证见头痛且重,心烦身重,肢节疼痛,或面目、四肢浮肿,舌苔黄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