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名。生于胁部的疽。出《刘涓子鬼遗方》卷一。证治参见肋疽条。
见《医学正传》卷二。即温清丸,见该条。
病名,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二。由疠毒蓄于肝经所致,其症四肢骨节疼痛,久则肘膝状如鹤膝,皮毛枯槁,不能移动,腐秽瘫痪。本病相当于瘤型麻风。
推拿手法名。见《诸病源候论·虚劳体痛候》。用指腹压在局部不动,比压法要轻。
书名。1卷。清·徐子默手定。刊于1860年。本书论述吊脚痧的病机、脉舌、辨证、用药、治疗、预防等多方面内容。辨析此病与霍乱之异同,并提出温经通阳为治疗大法。
见《诸病源候论·虚劳骨蒸候》。即内蒸。又为二十三蒸之一。详五蒸、二十三蒸条。
【介绍】:见吕夔条。
见《本草述钩元》。为红豆蔻之简称,详该条。
见《孙天仁集效方》。为莲须之别名,详该条。
证名。指阴囊与睾丸上缩之证。出《素问·热仑》。又称卵缩。属阴缩范畴。本证常与舌卷并见于危重病中。多由厥阴经受病所致。《证治要诀》卷二:“厥阴舌卷囊缩。”若因阳明热盛,邪传厥阴者,宜急下存阴,用大承气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