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方药合编

方药合编

民族医方书。朝鲜族黄度渊撰于1868年。全书将内、外、妇、儿、五官等病症分为54门,论述369组病,处方分为上(补)、中(和)、下(攻)三统,载方916个,兼述26种药的制作法和26种禁忌,中药515种。处方的三统分类法是作者独创的处方分类法。现存木刻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涩脉

    脉象之一。脉往来艰涩,如轻刀刮竹。《脉经》:“涩脉细而迟,往来难,且散,或一止复来。”主血少伤精,津液亏损,或气滞血瘀。可见于贫血、心机能不全等病症。

  • 痧气丹

    即痧药丸,见该条。

  • 邪客

    《灵枢经》篇名。邪,病邪;客,外来者。本文主要讨论外邪侵入人体的病机,故名。文中指出邪气入侵的部位不同,能引起不同的病症,并相应运用不同的治疗方法以祛散外邪。

  • 生津丸

    《杂病源流犀烛·六淫门》卷十五方。白糖、乌梅、薄荷、柿霜、硼砂。为粗末,炼蜜为丸,噙化。治暑天发渴。

  • 色以润泽为本

    诊法。出《望诊遵经》。望面部色泽用以推断疾病的预后。人体内在气血盛衰,可外现于面部色泽,尽管病色各有不同,总以明润光泽,预后较好;枯晦不泽,预后较差。

  • 小儿瘰疬

    病证名。即淋巴结肿大,肿大者为瘰,肿小者为疬,合称瘰疬,又名九漏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五十:“小儿身生热疮,必生瘰疬。其状如结核,在皮肉间三两个相连累也。是风热搏于气血,焮结所生也。”亦有由肝气郁结,痰湿

  • 疚疽

    病名。见《医宗金鉴》卷六十七。即米疽。见该条。《刘涓子治痈神仙遗论》作内疚疽。

  • 癸水

    见《古今医统》。指月经。

  • 寒嗽

    病名。①指感受寒邪所致的咳嗽。《证治要诀》卷六:“感寒而嗽者,恶风无汗,或身体发热,或鼻流清涕,宜杏子汤。”《医说·咳嗽》:“寒嗽,痰薄,宜服热药,……以理中汤加五味子治寒嗽。”②指冬月嗽而发寒热的疾

  • 花生

    出《酉阳杂俎》。即落花生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