指头部七窍及前、后阴。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:“六经为川,肠胃为海,九窍为水注之气。”马莳注:“头有七阳窍,下有二阴窍,人身止有此九窍耳。”
指孔道。《灵枢·刺节真邪》:“刺邪以手坚按其两鼻窍而疾偃。”
见《药材学》。为鬼箭羽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吴尚先条。
指病气所在的部位与所表现症状的部位相反,如下元虚衰而表现为头晕、眼花、耳鸣等上部病候。《素问·五常政大论》:“气反者,病在上,取之下;病在下,取之上;病在中,旁取之。”张志聪注:“气反者,谓上下内外之
①见《云南中草药选》,为铁仔之别名。②见《江西草药》,为鹿茸草之别名。各详该条。
出《神农本草经》。为麻蕡之别名,详该条。
证名。指心烦意乱。见《伤寒论·辨太阳病脉证并治》。参见烦、烦躁条。
【生卒】:九世纪【介绍】:唐代医家。汴州(今河南开封)人。以医名于时,公元874~880年,曾任剑州(今四川境内)医学助教、药局奉御。他以古代有食医可治百病,将《神农本草经》、《本草经集注》、《新修本
《不居集》上集卷十方。燕窝、海参、淡火肉、鳗鱼。水煮,或入鲜紫河车一具,同煮极烂,取汁饮用。治虚劳日久,脾胃薄弱者。若遗精,加鱼鳔;泄泻,加莲子肉、山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