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名。又名外喉痈。系指痈发于颏下,正咽喉以外者。多由风毒邪火挟痰循经上灼于咽喉所致。症见颏下,正咽喉之外、内外皆肿,外形如馒首,色红疼痛,有碍饮食吞咽。《喉科秘旨》卷下:“此症生于颌下天突穴之上,内外
见《质问本草》。为蓝花参之别名,详该条。
供敷贴用的膏剂。参见膏剂条。
即食道。上接咽部,下与胃的贲门相连的一条细长管道。为饮食入胃的通道。
眼科著作。清文永周(豁然子)撰。1卷。书中载述七十二种眼科病证问答内容。每条均详论病因病理,并附方药、服法及炮制法。现存清刻本。
即红中蚀烂舌。详该条。
指小儿虎口脉纹的颜色。见《四诊抉微》卷三。又名手筋色、虎口脉色。元·朱震亨《幼科全书》:“紫热红伤寒,青惊白是疳,黑时因中恶,黄即困脾端。”脉纹的颜色一般能反映病情的寒热虚实。纹色红赤,多属火;淡红者
名词。出《素女经》。指性交。
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三十七。即经闭,详该条。
见《东垣试效方》卷五。即助阳和血补气汤,见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