智斌
【介绍】:
隋代医家。僧人,亦称释智斌。撰《解寒食散方》2卷,已佚。
【介绍】:
隋代医家。僧人,亦称释智斌。撰《解寒食散方》2卷,已佚。
病名。皮肤湿疡之一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三十五:“湿癣者,亦有匡郭,如虫行,浸淫色赤湿痒,搔之多汁成疮……其里亦有虫。”由风湿热邪浸入肌肤而成。其症患处皮损潮红,糜烂,瘙痒不止,搔破滋水淋漓,浸淫不断扩大
病名。出《备急千金要方》卷二十四。多情志抑郁或水土因素所致。症为颈部生肿物,边缘不清,皮色如常,按之柔软,随喜怒增大或缩小。治宜理气解郁,化痰软坚,健脾除湿。用四海舒郁丸,或海藻玉壶汤化裁。亦可选用碘
病名。出《医宗金鉴》卷六十七。即嚇痈。见该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证治要诀·哮喘》。指气喘而无咳嗽痰涎的病症。因喘逆未见痰涎,故称为干喘。多由情志郁结,气机壅逆所致。《医学入门·喘》:“七情气急无声响,惊忧气郁,惕惕闷闷,引息鼻张,气喘,呼吸急促而无痰声
手术器械。见《疮疡经验全书》。自隋唐到后世,制烙的材料不断改进,由铁钉、铁篦、铁器发展到银烙匙、金烙铁。应用范围也由用切开排脓到瘤肿切除、止血。眼科烙的应用,就是在此基础上的发展。《目科正宗》所用系由
见《贵州草药》。为冰粉之别名,详该条。
证名。外感不得卧之一。因风寒伤于太阳或阳明,或少阳郁而发热所致的不寐症。《症因脉治》卷三:“表热不得卧之症,发热身痛,无汗烦热,不得卧,太阳经表热症也;目痛鼻干,身大热,不得卧,阳明经表热症也;时寒时
见《证类本草》。指月经,详该条。
出《本草图经》。为沙苑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宋代医家。沛国下邳(今江苏邳县)人。撰有《谭氏殊圣方》,已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