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暑热证

暑热证

病证名。婴幼儿时期特有的疾病。出叶天士幼科要略》。多见于三岁以下的小儿,临床以长期发热不退,口渴多饮,多尿,少汗等为主要症状。因其发病都在夏季,又无一般常见暑温病的发病规律,病程中无其他合并症发生,至秋凉后,发热及其他症状随之消退,故又名小儿夏季热。主要是由患儿平素体质较弱,不能适应外界酷热的气候环境,从而冒受暑气,熏蒸肺胃之经所致。肺受暑气,失其正常生理,故见发热,汗闭;暑气在内,耗伤胃津液,所以口渴而喜多饮;暑必伤气气虚下陷,不能化水为津液,遂致水液下趋,而为小便清长而多;汗与尿液,同属于阴,异物而同源,故汗闭则尿液多,尿多则津液伤,津伤则必多饮以解渴,此为暑渴症汗闭,发热,多饮,多尿的一般病机。治以清暑益气养阴生津为主,用人参白虎汤,或王氏清暑清气汤;久病阴虚者,用六味地黄汤生脉散

猜你喜欢

  • 沈虞卿

    【介绍】:北宋人,生平不详。撰《卫生产科方》1卷,已佚。

  • 马茄子

    见《陕西中草药》。为蕤仁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五病

    指五脏气逆而为病的症候。《素问·宣明五气篇》:“五气所病:心为噫;肺为咳;肝为语;脾为吞;肾为欠为嚏;胃为气逆、为哕、为恐;大肠、小肠为泄;下焦溢为水;膀胱不利为癃,不约为遗溺;胆为怒,是谓五病。”张

  • 丁桐皮

    见《四川中药志》。为刺楸树皮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积热

    病证名。见元·朱震亨《幼科全书》。小儿表里遍身俱热,日久不止,颊赤口干,大小便涩,谓之积热。乃内因乳食肥甘;外因重被厚棉,炉火侵迫所致。此内外蕴积之热,先以三黄丸下之,后以凉惊丸调之。

  • 桐君药录

    书名。见《隋书·经籍志》。3卷(《通志艺文略》作2卷)。又名《桐君采药录》,已佚。佚文散见于《本草经集注》中。

  • 麻疹险证

    通常指麻疹患者邪盛正衰、麻毒内陷而出现的各种险恶证情。小儿易虚易实、易寒易热。如麻疹透发不顺,可能转为险证。主要病变在肺,对肺的危害最大;如邪毒陷肺,肺气闭郁,则出现肺炎喘嗽。清·马之骐《疹科纂要》:

  • 瞳神细小

    病证名。见清·颜筱园《眼科约编》。即瞳神缩小。详该条。

  • 惠民局

    宋代官方设立的专门经营药品的机构名称。1151年诏诸州设置惠民局,由官府给医药,为群众的疾病治疗提供方便。

  • 乌豆草

    见《贵州草药》。为大肺筋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