急躁。《素问·五常政大论》:“其气扬,其用躁切。”
《圣济总录》卷四十三方。吴茱萸一升,桂心、当归各二两。为末,炼蜜为丸,梧桐子大,每服三十至四十丸,温酒送下。治心中寒,心痛彻背。
见《四川中药志》。即枫柳皮,详该条。
解剖部位名。见《世医得效方》卷十八。即两骨相连接处。详关节条。
喻脉象坚急不和,如弓弦之缕。《素问·大奇论》:“脉至如弦缕,是胞精予不足也。”
病名。明·周慎斋《秘传女科》:“阴户生疮名天马疮。”详阴蚀条。
见《中国树木分类学》。为核桃楸果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。为窝儿七之别名,详该条。
书名。2卷。明·吴有性原撰,清·王嘉谟补辑。刊于1822年。王氏认为吴氏“《温疫论》一书,独阐杂气,创瘟疫之法门”,但“未免醇疵互见”,遂予删订重编,并汇集诸家有关学术经验作为补充,便于读者参阅。
古刺法名。九刺之一。《灵枢·官针》:“络刺者,刺小络之血脉也。”是指浅刺皮下血络的针刺方法,三棱针及皮肤针的刺法均属此。以其刺及络脉,故名络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