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分类草药性》。为女贞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沈明宗条。
病名。出《肘后备急方》卷五。由春冬之恶风入于脉络,以致血瘀而成。证见肢体赤脉隆起,如蚯蚓状。治宜活血化瘀,疏通脉络,内服五香汤加味;外敷丹参膏。类似血栓性静脉炎。
见《分类草药性》。为羊屎条根之别名,详该条。
经穴别名。出《针灸大全》。即膝阳关,见该条。或作阳陵泉之简称。
见《安徽中草药》。为千层塔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《医学入门》卷七方。又名血竭膏。锦纹大黄四两(一方加香附)。酒浸焙干为末,醋熬膏成丸,鸡子大,每服一丸,睡前温酒化下。治妇人干血气,月经闭止。
证名。出《灵枢·五邪》。指因眩晕而跌倒。参见眩晕、中风条。
见《岭南科学杂志》。为笔仔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亦称湿郁热伏。因湿邪阻遏而致热不能宣散透发的现象。表现为身热不扬、午后热高、汗出而热不退、神疲、头重、胸闷腹胀、厌食、小便黄赤,舌苔白腻或黄腻,脉濡数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