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万病回春》卷六方。又名温清饮、解毒四物汤。当归、白芍、熟地黄、川芎、黄连、黄芩、黄柏、梔子各一钱半。水煎,空腹服。治妇人崩漏不止,或如豆汁,五色相杂,面色萎黄,脐腹刺痛,寒热往来。
见南雅堂医书全集条。
病名。指痢疾之由肠胃蕴热而致者。见《备急千金要方》卷十五。《时病论》卷三:“热痢者,起于夏秋之交,热郁湿蒸,人感其气,内干脾胃,……热挟湿食,酝酿中州,而成滞下矣。盖热痢之为病,脉滑数而有力,里急后重
经穴名。代号ST21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属足阳明胃经。位于腹部,脐上4寸,旁开2寸处(《针灸甲乙经》又云去任脉三寸)。布有第八肋间神经分支,并有第八肋间动、静脉分支及腹臂上动、静脉分支通过。主治胃痛,
性传播疾病之一。多由交媾不洁,传染而得,或感受湿热之毒,侵蚀皮肤粘膜而成。男性好发于包皮内外、包皮系带、冠状沟、阴茎体与龟头等处。女性多发于阴道口、阴唇系带、前庭和阴蒂等处。初起为炎性小丘疹,周围绕以
见《小儿卫生总微论方》。即冷热利。详该条。
《金匮要略》方。又名橘皮枳实生姜汤。橘皮一斤,枳实三两,生姜半斤。水煎,分二次服。治气滞痰阻而致胸痹,胸中气塞,短气。
观察尺肤部的色泽形态及按触该部了解其缓急、滑涩、寒热的诊察方法,又称“诊尺肤”。《灵枢·邪气藏府病形》:“善调尺者,不待于寸,善调脉者,不待于色,能参合而行之者,可以为上工。”汪石山认为:“既诊其三部
【介绍】:见唐黉条。
见清·翟良《痘科类编释意》。即痘痂。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