诊法术语。人体五脏六腑功能健全,气血充足,表现为面色红润,色彩鲜明,目光有神之貌。
①古病名。指水肿。《素问·评热病论》:“诸有水气者,微肿先见于目下也。”《金匮要略》载有水气病,其中包括风水、皮水、正水、石水等。②指水饮、痰饮。《伤寒论·辨太阳病脉证并治》:“伤寒心下有水气,咳而微
病名。婴幼儿发疹性疾病。《证治准绳·幼科》:“小儿有出一、二次者,出轻而日数少者,名奶疹子。”本证类似风疹、幼儿急疹等。
指心阴耗损太过。热性病久热伤阴,或虚损病阴虚火旺,均能大量消耗血液中营养物质。主要证候有消瘦、夜热、心烦、易汗,舌绛,脉细数等。治宜养阴清热。
病证名。指因疳而泄泻的证候。《婴童百问》:“疳泻者,毛焦唇白,额上青纹,肚胀肠鸣,泄下糟粕是也。”疳、泻并存,治疳必须治泻,亦即按照疳证的虚实轻重,用扶脾和胃止泻的方法,如参苓白术散,随证加减,标本兼
病名。指类中风。《症因脉治》卷一:“内伤中风论……以其不因外感,故曰内伤,以其症类中风症,故亦曰中风,古人名类中风,即此症也。”参见类中风条。
出《神农本草经》。为天仙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《疡医大全》卷十七方。煅寒水石三两,玄参、黄连、贯众、山豆根、荆芥、甘草、硼砂、滑石、砂仁、茯苓各五钱。为细末,每用一钱,干掺舌上,后以新汲水咽下。治缠喉风,咽喉疼痛,痰涎壅盛,口舌生疮,心腹胀满,脾
书名。又名《胎产金针》。2卷(又有3卷及4卷本)。清·陈笏庵撰。刊于1796年。书中共载胎前34症,临产4症,产后47症,并记述难产救治调护各法(其中产后部分与傅青主(产后编》的内容,文字大致相同),
经穴名。代号BL66。《灵枢·本输》原名通谷。《针灸大全》名足通谷。属足太阳膀胱经。荥(水)穴。位于足跗外侧,第五跖趾关节前下方凹陷处。布有趾底固有神经及足背外侧皮神经;并有趾底动、静脉通过。主治头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