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气嗽

气嗽

病证名。见《肘后备急方》。可因肺虚邪气壅塞所致。如肺虚而阴冷之邪上攻于肺者。《太平圣惠方》卷四十六:“肺主于气,若肺虚,则风寒入于经络,而成咳嗽也。此皆由脏腑不调,阴阳否塞,阳气外虚,阴气内积,邪冷之气,上攻于肺,肺气不足,为邪所搏,则嗽而多气,故曰气嗽。”治用干姜散五味子散等。亦可由宿热及饮食伤热,久嗽肺虚引起。《外台秘要》卷九:“肺气嗽者,不限老少,宿多上热,后因饮食将息伤热,则常嗽不断,积年累岁,肺气衰,便成气嗽。”七情郁结,或劳伤脾肺亦可引起本病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咳嗽哮喘病源流》:“气嗽,七气积伤成咳也。其脉浮洪滑数,必兼上气喘急,痰涎凝结,或如败絮,或如梅核,滞塞咽喉,吐不出,咽不下。多因七情郁结,或劳伤脾肺,甚而多吐脓血,渐成肺萎,将作劳瘵也。然气嗽一症,妇人多有之,宜团参饮子苏子降气汤星香丸。”参见郁嗽、咳嗽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日晚发搐

    病证名。出《小儿药证直诀》。因日晚潮热引起抽搐,由肺热所致者。临床特点为每逢申、酉、戌时不甚搐而喘,目微斜视,身体似热,睡露睛,手足冷,大便为淡黄色水液。治宜补脾、治心、治肝。补脾,用益黄散;治肝,用

  • 气晕

    病证名。指眩晕由气郁痰逆所致者。《东医宝鉴·外形篇》:“气晕,七情过伤,气郁生涎,痰涎迷塞心窍而眩晕,眉棱骨痛,眼不可开。宜玉液汤、补虚饮。”参见气郁眩晕条。

  • 横翳内障

    病名。见《秘传眼科龙木论》。又名横臀、横开瞖、横剑翳内障、剑脊翳、横关翳内障。该障“自瞳人中映出于外如剑脊,中高边薄,横格于瞳人中心,色白如银”(《医宗金鉴·眼科心法要诀》)。属圆翳内障范围。详该条。

  • 擎疽

    病名。出《辨证录》卷十三。即手心毒。见该条。

  • 谋虑、思虑。《灵枢·本神》:“因思而远慕谓之虑。”

  • 郑孔济

    【介绍】:见郑浆条。

  • 养心安神

    安神法之一。治疗阴虚而心神不安的方法。由于心血亏损,以致心悸易惊、健忘失眠、精神恍惚、多梦遗精、大便燥结、口舌生疮,舌红少苔,脉细数,用柏子养心丸。

  • 钩脉

    夏季正常脉象,稍坚洪大,来盛去衰,如钩之状。《素问·阴阳别论》:“鼓一阳曰钩。”《素问·玉机真脏论》:“夏脉者,心也,南方火也,万物之所以盛长也,故其气来盛去衰,故曰钩。”

  • 黄药脂

    见《药材资料汇编》。即黄药子,详该条。

  • 小儿胎元内障

    病名,见《疡医大全》卷十一。即胎患内障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