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湖南药物志》。为夜关门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见明·秦景明《幼科金鍼》。即哮拔、醋呛哮详该条。
见《证治准绳·幼科》。即惊吐,见该条。
病名。喉风病之一种。见《世医得效方》卷十七。方用:朴硝、川乌、当归、牛膝、麝香、脑子、硼砂、荆芥、薄荷、甘草、葛粉、全蝎,为末,用清水泔调。春用菘菜汁调,夏用黄麦汁调。如不能吞,用豆腐切如棋子块,蘸药
【介绍】:元代医生。安徽怀远人。参见朱肯堂条。
见《四川中药志》。即李核仁,详该条。
出《外台秘要》。为黄明胶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马莳条。
风气,特指肝气而言,因肝为风木之脏,故称风气不调。指肝气失却正常的疏泄条达。《千金要方》:“风气不调,全身殭直,诸毛孔闭塞。”
病证名。出《太平圣惠方》第八十七卷。疳热挟肝火上攻于眼的证候。其症初起双目痒涩赤烂,继则红肿热痛,不时流泪,畏光羞明,渐渐白睛生翳,遮满全眼,并有口渴善食而消瘦,发焦,下泄,腹胀,鼻干等。治宜疏肝泻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