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证名。又名胃虚热。①胃气虚弱而引起的发热。《小儿药证直诀》:“发热而不欲饮水者,胃气虚热也。用白术散。”若见于热病后期,兼有口干、舌燥者,宜养胃生津,用竹叶石膏汤加减。②“吐泻昏睡,露睛者,胃虚热”
证名。即胃气虚。指胃气虚弱所出现的证候。《诸病源候论·胃病候》:“胃气不足,则饥而不受水谷,飧泄,呕逆,是为胃气虚也。”治宜益气建中。选用小建中汤,补中益气汤等方。参见胃病条。
病名。指痢疾之由于天行疫毒所致者。具有强烈的传染性。《痢证汇参》卷四:“疫痢之证,运气所致。或流衍之纪,雨湿连绵;或二火司令,赫曦用事,湿热大作;或燥金行令,燥火时行,三者皆成疫痢。此所谓之天行疫痢也
【介绍】:见黄济之条。
【介绍】:见王朝弼条。
出《南方草木状》。为素馨花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日华子诸家本草》。即葱实,详该条。
病名。见《痢证汇参》卷四。即蛊注痢。详该条。
病名。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四十二。指孕妇中邪恶之气,症见忽然心腹刺痛,闷绝欲死。治宜扶正祛邪安胎。方用当归散(《证治准绳》:当归、丁香、川芎、青橘皮、吴茱萸),或用金银藤煎汤饮服。
书名。7卷。日本·高岛久也、罔田元矩合撰。刊于1877年。本书将日本明治时期著名的医学校“跻寿馆”中收藏大量的中国古医书,分为20余类,共1390部,其中大多有内容提要及版本介绍等,是一部有关医书的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