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中草药通讯》(1):34,1972。为仙鹤草根芽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西汉时医生。为淳于意的弟子,当过济北王的侍医。
病名。见《伤科大成》。即髋关节脱臼。详胯骨出条。
见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。为牛奶浆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带下证型之一。多因肝郁久而化热,犯脾聚湿,湿热互结,流注下焦,损伤冲任带脉所致。症见带下淋沥不断,色黄或赤白相兼,粘稠味臭,胸乳胀闷不舒,精神抑郁易怒,头晕目眩,口苦咽干,尿色黄等。治宜泻肝清热,利湿
脉象。脉伏而搏指。《素问·经脉别论》:“太阴藏搏,言伏鼓也。”
病名。出《经效产宝》。多因产后气血暴虚,虚阳上冒清窍,或恶露不下,内有停瘀,上攻心胸所致。若属虚证,症见分娩后忽然头晕,昏厥,不知人事,治宜温养气血,活血祛瘀,方用清魂散或黑神散;若兼见肢冷,自汗,恶
出《神农本草经》。即马先蒿,详该条。
出明·万全《育婴家秘》。即脐风。详该条。
药物学著作。42卷。明太医院刘文泰等集体编撰于1505年。本书是明代官修的一部本草著作。当时没有刊行。1700年清太医院王道纯等又补撰续集10卷。本书主要是在《证类本草》一书基础上改编修补而成。共收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