沙参麦冬饮
即沙参麦冬汤,见该条。
即沙参麦冬汤,见该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备急千金要方》卷十四。①即痫病。又名风眩。古代癫、痫二字通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四十五:“十岁以上为癫,十岁以下为痫。”参见痫条。②癫证与痫证的合称。癫,指精神错乱一类疾病;痫,指发作性的神志
六极之一。指脏腑精气衰竭等疾患。见《诸病源候论·虚劳病诸候》。《太平圣惠方·治精极诸方》:“夫精极者,通主五脏六腑之病候也。若五脏六腑衰,则形体皆极,眼视无明,齿焦而发落,身体重,耳聋,行不正。”可伴
推拿方法。在背部选择脊柱有压痛的棘突,以拇指或其他手指左右滑动地用力按压。常用治疟疾及各种脏腑疾患。
经穴名,代号BL2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别名眉头、眉本、员在、始光、夜光、明光、光明、员柱。属足太阳膀胱经。位于眉毛内侧端,当眶上切迹处。布有额神经内侧支和额动、静脉。主治头痛,目眩,目翳,目赤肿痛,迎
①《灵枢经·痈疽篇》方。猪脂。炼净,冷食。治猛疽,痈发于嗌中。②《景岳全书·新方八阵》卷五十一方。当归半斤,猪脂、白蜜各一斤。先以当归浓煎取汁,与炼过猪脂同熬,去水气,入白蜜再熬少顷,滤净收贮,不时挑
五善之一。口和不渴,小便清长者为肾善(见《外科正宗》)。
《杂病源流犀烛·面部门》卷二十二方。苍术一两,草决明七钱半,大黄、川芎、细辛、牛蒡子、菊花、防风、白蒺藜、荆芥穗、玄参、蔓荆子、木贼、栀子、黄芩、甘草各五钱。为末,水煎服。治阳明热多,大便实,赤脉成翳
病证名。污血即瘀血。指瘀血凝滞胁下所致的胁痛。《金匮翼》卷六:“污血胁痛者,凡跌扑损伤,污血必归胁下故也。其症昼轻夜重,或午后发热,脉短涩或搏,其人喘逆。”《赤水玄珠》卷五:“跌蹼损伤,瘀血停积胁内,
胀病之一。《兰室秘藏·诸腹胀大皆属于热论》中载有寒胀:“如或多食寒凉及脾胃久虚之人,胃中寒则胀满,或藏寒生满病。”《杂病源流犀烛·肿胀》:“胀病有七,医旨曰:一曰寒胀,腹满濡时减,吐利厥冷,宜温之。”
经外奇穴名。即今之三商,见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