泪骨
解剖学同名骨。在眼眶内侧壁前方,左右眼各一块。
解剖学同名骨。在眼眶内侧壁前方,左右眼各一块。
见《本草纲目拾遗》。为闹羊花之别名,详该条。
疟疾的一种。《诸病源候论·痰实疟候》:“痰实疟者,谓患人胸鬲先有停痰结实,因成疟病,则令人心下胀满,气逆烦呕也。”详痰疟条。
六经厥之一。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·叙厥论》:“头重,足弱,发为瞑仆,名太阳厥。……考其厥因,多以不胜乘其所胜,气不得行,遂致于逆。”参见六经厥、厥证条。
【生卒】:616~724【介绍】:唐代炼丹家,知医。括州括苍(今浙江丽水)人。自曾祖三代为道士,皆有摄养之术。658年,高宗召合炼黄白,法善上言:“金丹难就,徒费财物,有亏政理,请核其真伪。”
【生卒】:十七世纪【介绍】:清代医家。字东皋,号翰臣。嘉定(今属上海)人。曾选用山野农村易得方药,编成《握灵本草》(1683年刻行),另编有《万全备急方》、《万全备急续方》等书。
①指四时的平脉。即春弦、夏洪、秋浮、冬沉。《素问·阴阳别论》:“四经应四时。”②寸关尺三部,每部各主四经脉。(如左寸心与小肠,右寸肺与大肠)。《难经·十八难》:“脉有三部,部有四经。”
①风和热相结合的病邪。临床表现为发热重、恶寒较轻、咳嗽、口渴、舌边尖红、苔微黄、脉浮数,甚则口燥、目赤、咽痛、衄血等。②病证名。①乳子中风热,表现为喘鸣肩息(出《素问·通评虚实论》)。②风邪外感,表现
指第三胸椎。《素问·刺热篇》:“三椎下间主胸中热。”
病证名。见《女科秘要》卷二。亦名妊娠阴肿。此症多发生在妊娠后半期,多因脾肾阳虚,温化健运失职,水湿下注,而致外阴浮肿。宜温阳健脾。用安胎顺血散(诃子,水煎温服);外用地肤子、艾叶、防风、透骨草、荆芥、
见《广东中药》。为山扁豆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