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洞肠泄

洞肠泄

病名。即滑泄。《医略六书·杂病证治》:“洞肠泄,大孔如竹筒,关门不闭也。”详滑泄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紫淡灰心舌

    全舌淡紫,中央带灰或青黑,不燥不湿。为湿中生热,邪伤血分之候。宜***地黄汤清热凉血,并配入酒大黄轻泻(见《伤寒舌鉴》)。

  • 五味所禁

    简称五禁。指五脏病变时对五味的禁忌。《灵枢·五味》:“肝病禁辛,心病禁咸,脾病禁酸,肾病禁甘,肺病禁苦。”马莳曰:“此言五脏之味有五禁,皆五行之相克者也。”因五脏已病,故不宜以其相克之味更令其虚。《素

  • 盆消

    出《本草图经》。即芒硝。详该条。

  • 血盆草

    见《贵阳民间药草》。又名朱砂草、反背红、叶下红、铺地虎。为唇形科植物血盆草Salvia cavaleriei Lévl.或单叶血盆草S.cavaleriei Lévl.var.simplicifoli

  • 玉房俞

    经穴别名。见《中国针灸学》。即白环俞,见该条。

  • 阳痉

    病名。一作阳痓。①指刚痓,即刚痉。《丹溪心法·痓》:“阳痓曰刚,无汗。”参见刚痉条。②指痉病无四肢厥冷者。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:“痉既以有汗无汗辨刚柔,又以厥逆不厥逆辨阴阳。仲景虽曰痉皆身热足寒,然阳痉

  • 着噤

    病证名。又名初生着噤。简称噤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五十:“小儿初生,口里复结聚,生于舌上,如黍粟大,令儿不能取乳,名之曰噤。此由于胎时,热入儿脏,心气偏受热故也。”

  • 鼻赤

    病证名。见《平治会萃》卷三。即酒齇鼻。详该条。

  • 乍热

    指一阵阵发热的症状。元·滑伯仁《麻症全书》:“乍热有二,一则热数日热止,过数日又作者;一则一日之间,有早发热而午凉,午发热而夜止者。此二者,皆谓之乍热也。”

  • 虚烦不得眠

    病证名。出《伤寒论·辨太阳病脉证并治》。指心烦失眠的病证。虚烦指心烦而心下无硬满,与心下硬满烦躁者有别。本证可由气虚、阳虚、阴虚、余热等不同因素导致。属气虚者,常兼见倦怠乏力,纳少神疲,口干少饮,脉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