气功学著作。作者蒋维乔。本书与前编不同之处,在于前编近于道家方法,此编则是佛家方法,主要依据《小止观》及《释禅波罗密次第法门》而作。全书分六章,内容包括:静坐前后之调和功夫、正修止观功夫、善根发现、觉
病名。①指咳则右胁下引及肩背痛,动则咳剧者。《素问·咳论》:“脾咳之状,咳则右胁下痛,阴阴引肩背,甚则不可以动,动则咳剧。”治用升麻汤。如脾胃积热者,用栀连二陈汤;脾虚痰湿者,用六君子汤加枳壳、桔梗,
病名。生于唇部的一种顽症。见《疮疡经验全书》卷一。又名白茧唇、紧唇、沈唇。多由思虑伤脾,心火内炽,脾胃积热;或水亏火旺,火毒蕴结唇部所致。初起在口唇部出现豆粒大硬结,逐渐增大,坚硬疼痛,白皮皱裂,形如
病名。生于手指疔疮的总称。因其发病部位不同而患指形态各异,病情亦有轻重之分。历代医家命名繁多,且很混杂,如蛇头疔、蛇眼疔、天蛇毒、天蛇头、水蛇头、水蛇头疔、蛇节疔、钉节天蛇、病蛇节、蛇腹疔、蛇背疔、蛀
《医宗金鉴·外科心法要诀》卷七十三方。硫黄、寒水石、枯矾、贯众各二两,蛇床子一两,朴硝五钱。为细末,猪油捣烂调敷。治***风。
病名。《郑氏女科家传秘方》:“产后小便撒黑,谓之交经。用提气补血治之。”
以针刺和微波热效应相结合的治疗方法。使用时应先按辨证施治的原则选穴针刺,然后把微波针灸仪的天线接于针柄并固定,调节输出功率,其大小以病人感到温热舒适为度,一般以17~18V为好。每穴每次5~20分钟。
见痘疹金镜录条。
病证名。①水气流溢于皮肤而致的水肿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四十八:“小儿肿满,由将养不调,肾脾二脏俱虚也。肾主水,其气下通于阴;脾主土候肌肉而克水,肾气不能传其水液,脾虚不能克制于水,故水气流溢于肌肤,故令
指用性味辛凉,具有疏风解热作用的药物,治疗风热表证或温病初起的治法。适用于恶寒轻而发热较重,有汗的风热表证。麻疹初期疹未透出时亦可应用。常用药物有薄荷、荆芥、淡豆豉、桑叶、银花、连翘、升麻、葛根等。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