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名。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四十九。小儿丹毒之一。丹初发由髂部上延至肋下或髆转至胁者。治宜赤小豆一合,硝石半两,寒水石一分,研为细散,以冷水调下半钱,每日三次服,以小儿大小可酌情增减。外治以灶中黄土一合,
见《广西本草选编》。为枫荷梨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宋代医家。字明叔。浦城(今福建浦城)人。在太学时,曾随名医史载之学习,精通医术,疗效甚高。
见《杂病源流犀烛·内伤外感门》卷二十一。即当归枳壳汤,见该条。
经外穴名。见犊鼻条。
【介绍】:隋代医生。履贯不详。治疗疾病时,首先重视调理病人的饮食和睡眠休息,而后给予针灸和药物治疗。
【介绍】:见张璐条。
出《新修本草》。即壁虎,详该条。
热性病治法之一。有清热解表、清热解毒、清热解暑等。详各条。
出《证治准绳·幼科》。即痘呛。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