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名。《外台秘要》卷二十二:“齿虫,是虫食于齿。”即牙虫。详该条。
见《李氏草秘》。为腹水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普济方》卷三百五十八。即眼反、唇反、舌反、项反、脚反。为五脏精气将脱的危象。
【介绍】:唐代医家。撰有《广黄帝本行记》,已佚。
病名。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二。由毒邪入肾经所致。多先得水病,因而停留,又为风湿触激,即变成疮。逐渐遍体腐烂,色呈黑紫,脚底溃漏,甚至阴茎腐蚀,四肢无力,日久眉睫脱落。相当于晚期瘤型麻风。
见《医宗金鉴·妇科心法要诀》。指妇女终身不见月经,而同样仍能孕育者。
见《本草原始》。即赤小豆,详该条。
病名。出《疡科心得集》卷中。即托疽。见该条。
证名。见《医林绳墨·眩运》。又作昏晕。详该条。
医案著作。2卷。清·黄凯钧撰。系《友渔斋医话》的一部分。内容多为内科杂病,时病重症治验。对病因、病证,服药后病情变化阐述较清楚,立方遣药灵活,辨析疑似之证亦较详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