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清浊

清浊

①指清气浊气。《灵枢·阴阳清浊》:“愿闻人气之清浊……受谷者浊,受气者清。清者注阴,浊者注阳……清浊相干,命曰乱气。”参见清气、浊气条。②相气十法之一。诊察病人面部颜色的清亮与浊暗,以了解疾病的阴阳属性。《望诊遵经》:“清者病在阳,浊者病在阴。自清而浊,阳病入阴;自浊而清,阴病转阳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吴东旸医案

    书名。清·吴达撰。刊于1879年。治案40余条,以伤寒、时症为多。重六经辨证,每条记述较详。后收入《医学求是》中。

  • 百解头

    见《广西本草选编》。为广防己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二丑

    见《中药材手册》。即黑丑与白丑之合称,详牵牛子条。

  • 宽胸

    与疏郁理气义同。详该条。

  • 口眼斜

    证名。出《灵枢·经筋篇》。亦称口眼歪斜。指口眼向一侧歪斜的症象。多由经脉空虚,风痰乘袭所致。《医学发明·中风》:“中血脉则口眼斜。”《证治要诀》卷一:“中风之证,卒然晕倒不知人,或痰涎壅盛,咽喉作响

  • 三焦虚寒

    上、中、下焦同现虚寒的病证。上焦心肺的虚寒,可见精神不守,气短不足,语声不扬;中焦脾胃的虚寒,可见腹痛,肠鸣,洞泻下利,腹满喜按;下焦肝肾的虚寒,可见大便洞泄,小便清长,或遗尿,腹满身重。

  • 穿心疔

    病名。①出《外科证治全书》卷三。即井疽局部肿痛躁热者。见井疽条。②见《枕藏外科钞》。即涌泉疽。见该条。

  • 王清源

    【介绍】:见王馥原条。

  • 莲台夏枯

    见《滇南本草》。为宝盖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大经

    ①较大的经脉。《素问·调经论》:“……泻其小络之血,出血勿之深斥,无中其大经,神气乃平。”②本经的经脉。《灵枢·官针》:“经刺者,刺大经之结络经分也。”③十二正经。《灵枢·刺节真邪》:“一经上实下虚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