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温病条辨

温病条辨

书名。6卷。清·吴鞠通撰于1798年。作者仿张仲景伤寒论》体例,汲取明、清温病学家的学术经验,以简要的文字,分篇分条论析温病三焦辨证治法,并自加小注。卷首为原病篇,引述《内经》有关温病条文并予以注释;卷1~3分述三焦温病;卷4杂说、救逆及病后调治;卷5解产难、卷6解儿难,专论产后调治、保胎和小儿急慢惊风及痘疹、疳疾等。全书内容丰富、条理系统。吴氏将温病以三焦辨证,宗法刘河间,于明、清学派中,推崇叶天士。其辨证和治疗方剂,采录叶氏治验颇多,是一部切于实用,流传甚广的温病名著。本书问世后,有朱武曹氏的增批本,更有王士雄叶霖、郑雪堂三家的评注本,书名《增补评注温病条辨》,1958年上海卫生出版社即据此本重印。此外还有多种刊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元遗山

    【介绍】:见元好问条。

  • 星附散

    《普济本事方》卷一方。天南星(姜汁浸)、半夏(姜汁浸)、附子(炮裂,去皮脐)、炮白附子、川乌(灰火炮裂,去皮脐)、僵蚕(去丝嘴,炒)、没药、人参、茯苓(去皮)各等分。为粗末,每服二钱,水、酒各半煎,去

  • 章迪

    【介绍】:宋代针灸医生。字吉老。无为(今安徽无为)人。为人解除病痛,疗效很高。

  • 热迫大肠

    指急性、热性的腹泻病变。因热邪下迫大肠,大肠传导失常所致。症见腹痛,泻下如注,粪便黄臭,肛门灼热,尿黄短,舌苔黄干,脉滑数等。

  • 下腭

    口腔的下壁。详腭条。

  • 乳癖

    病名。①乳中结核之一种。见《外科活人定本》卷二。又名乳栗、奶栗。因肝气不舒、郁结而成。此核可随喜怒而消长,大小不等,形如鸡卵或呈结节状。质硬,多无痛感,无寒热,推之可移,不破溃,皮色不变。治宜舒肝解郁

  • 准头

    ①人体部位。见《医学入门》。即鼻准。详该条。②经穴别名。出《医宗金鉴》。即素髎。见该条。

  • 血瘀不孕

    病证名。病因情志内伤气血运行不畅,或感受寒邪,血被寒凝,以致瘀血停滞,内阻冲任胞脉不能摄精受孕。症见经期错后,经行涩滞不畅,血块较多,腹痛拒按等。气滞血瘀者,兼见胸胁胀满,烦躁易怒,乳房胀痛,治宜行气

  • 解尸编

    脏象著作。1卷。日人河口信任著,刊于明和九年(1771年)。作者遵《灵枢经·经水》“其死,可解剖而视之”的古训,对行刑的尸体亲自解剖,绘五彩图。凡脏腑之理色、大小、位置、关系、骨节之机关,肌肉之厚薄,

  • 眼小睫

    见《叶氏眼科方》。指外眦。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