灵枢注证发微
见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条。
见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条。
指眼、耳、口、鼻。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:“清阳出上窍。”参见七窍条。
指心胸闷乱,眼目昏花之状。多属热证、实证。《素问·玉机真藏论》:“脉盛,皮热,腹胀,前后不通,闷瞀,此谓五实。”高士宗注:“闷,郁也;瞀,目不明也。”
见《岭南草药志》。为黑面神之别名,详该条。
出《灵枢·顺气一日分为四时》。即阴脏。详该条。
饮食不洁,虫积内生,虫毒气滞显于颜面皮肤而成。多见于儿童。面部有境界明显的圆形或椭圆形的淡白色斑片,上覆有少量灰白色糠状鳞屑,即单纯糠疹。这些征象均可作为诊断蛔虫病的参考。
见《幼幼集成》卷二方。即沆瀣丹,见该条。
【介绍】:元代医生。字扣中,自号和斋。瓯宁(今福建建瓯)人。精医术,常以助人为乐的精神为人治病。
见《中国主要植物图说·豆科》即肥皂荚,详该条。
指肺经有寒,属阳虚证。证似肺痿,而口中自生津液,舌苔白滑。《备急千金要方》:“肺中寒者,其人吐浊涕。”临床所见多有阳虚外寒的表现,治以温肺散寒。参见温肺条。
见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。为免儿伞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