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热痧

猜你喜欢

  • 旋耳疮

    病名。指发生于耳廓根部的湿疮。见《医宗金鉴》卷六十五。又名月蚀疮,月镟疮。由于胆脾二经湿热上蒸,或耳道流脓延及外耳所致。初起在耳后折缝间皮肤潮红,久则黄水淋漓,湿烂作痒,搔破则津血水,甚者耳后折缝裂开

  • 骨度法

    定穴方法之一。出《灵枢·骨度》。古时以骨节作标志定出度数,测量人体各部长短、大小,称骨度。用骨度方法量取穴位则称骨度法。即不分人体高矮肥瘦,在一定部位内都折成相同分寸;厘定穴位所在。后世为了取穴方便,

  • 西青果

    见《药材资料汇编》。为藏青果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证治要诀类方

    方书名。4卷。明·戴元礼撰。撰年不详,约刊于1443年。本书取《证治要诀》中各门病症所引诸方,分为汤、饮、散、丸、丹、膏六类,简要地说明其主治、配伍及服用法等。1955年商务印书馆将此书与《证治要诀》

  • 痞硬

    痞,气隔塞不通;硬,自觉胀满发硬。一般指胃脘部胀满不适,如有硬物堵塞的自觉症状。《伤寒论·辨太阳病脉证并治》:“伤寒汗出解后,胃中不和,心下痞硬,干噫食臭,胁下有水气,腹中雷鸣下利者,生姜泻心汤主之。

  • 肝热淋症

    病名。指淋症因肝火阻滞下焦所致者。见罗应章《经验医库·溲淋》。症见小便淋漓,溺出痛如刀割,或见阴肿,心烦,脉细数。宜用止痛四物汤。参见淋条。

  • 血风眼症

    病证名。古人指悲哭太过,损耗精血,以致眼泪汪汪,血障满眼(清·佚名《广勤轩遗稿》)的证候。

  • 养阴清络饮

    《马培之外科医案》方。炙鳖甲、秦艽、黄柏、炙龟板、地龙、石斛、独活、赤芍药、川牛膝、当归、革薢、薏苡仁、桑枝。水煎服。治鹤膝肿热日久,夜间痛甚者。

  • 少阳为枢

    经脉生理特点。出《灵枢·根结》。少阳主三阳之中,属半表半里,为出入的枢纽,故为枢。

  • 精微

    精华微细的营养物质。饮食水谷经消化吸收后,化为精微,荣养全身。《灵枢·五味》:“谷始入于胃,其精微者,先出于胃之两焦,以溉五脏。”马莳注:“此言谷化精微之气者,为营气卫气。……胃纳谷气,脾乃化之,其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