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于针灸学的铜铸人体模型。始创于宋代(1026年),用铜铸造,体表刻有经络和腧穴名称,胸腹腔有脏器,中空。是著名针灸学家王惟一总结前人针灸经验,为了提高针灸教学效果而主持设计制造。既是教学针灸的教具,
见中国医学约编十种条。
见《本草纲目》卷三十五下巴豆。因形似荷花瓣或圆钱形,故名。即体癣。
见《本草纲目》。为乳香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石震条。
中药炮制法之一。把药物放在火内烧红,或放于耐火容器中间接用火煅,使其质变松脆。如牡蛎、龙骨、瓦楞子,明矾等。
见《南宁市药物志》。为地桃花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药材资料汇编》。为五谷虫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新疆药材》。为锁阳之别名,详该条。
针灸著作。7卷。宋·王执中撰。刊于1220年。本书广泛参考多种针灸文献,结合作者本人的针灸临床经验和心得,对针灸作了较系统的介绍。卷1论人体各部分的腧穴,并附图46幅;卷2论针灸法;卷3~7为多种疾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