元代医疗机构名称。详见广惠司条。
见《昆明民间常用草药》。为绒毛鸭脚木之别名,详该条。
出《肘后备急方》卷五。即阴蚀。详该条。
见《杂病源流犀烛·内伤外感门》。即苏木散,见该条。
即浊病。见《杂病源流犀烛·五淋二浊源流》。因浊病有白浊、赤浊之不同,故名。亦称赤白浊。参见赤白浊、浊、便浊、精浊各条。
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四十八。即白虎证似痫。详该条。
即耳垢。
①即掌、指(或跖、趾)背(阳)面的肉,与其腹(阴)面肉相对而言。②肌肉的内层,呈赤色,故名。
见《中国医学大辞典》。即郁金,详该条。
小腿部的毛。《灵枢·阴阳二十五人》:“足少阳之下,血气盛则胫毛美长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