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本高
【介绍】:
见王荫陵条。
【介绍】:
见王荫陵条。
方书。1卷。日本丹波雅忠辑于1081年,丹波元简校订于1795年。此书选录《肘后方》、《范汪方》、《小品方》及苏恭、陶弘景、陈藏器等34家晋唐医方242首,分为52门。辑蒐颇广,间有《千金方》、《外台
中药炮制法之一。药材经火煅红后,立即投入水内或醋内。矿物类药物如磁石、代赭石、自然铜等多用此法。能使该药物质地松脆,易于研碎。
证名。又叫齿豁,即牙缝疏豁。症见牙齿疎且排列不齐。详齿豁条。
古病名。指血脉枯涩败绝的疾患。《备急千金要方·心脏》:“扁鹊云:脉绝不治三日死,何以知之?脉气空虚,则颜焦发落。脉应手少阴,手少阴气绝,则脉不通血先死矣。”参见脉极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小儿药证直诀》。小儿肝常有余,肝热易发搐作搦,脉洪实者,为热胜,宜泻青丸。
病证名。指麻疹、痘疮之后,口腔溃烂的证候。见清·程永培《咽喉经验秘传》。清·吴、张氏《喉科秘旨》卷上:“痘余痧后口生疳,烂在牙龈痘毒传,若是见痧生满口,须从心胃二经参。”治宜清泻心胃二经之火。可选用清
病证名。《证治汇补》卷一:“不恶寒但恶热而渐厥者,为膀胱中暍证。……中暍宜泻火益元。”参见暑病、中暑条。
书名。5卷。清·陆以湉撰。刊于1897年。作者自称本书系“摭拾闻见,随笔载述”。卷1论述医范、医鉴、慎疾、保生、慎药和诊法、用药;卷2评述古今医家及医书;卷3~5分门搜集历代名医治案,参以己见,对各类
见萧步丹《岭南采药录》。为榕须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症因脉治·呃逆论》。指脏腑不调及情志失常、伤食等引起的呃逆症。因中气不足所致者,宜六君子汤。因胃气损伤,食滞中焦者,宜枳术汤、苍朴二陈汤。因膏粱积热,胃火上冲者,宜栀连平胃散。因胃寒饮冷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