理瀹骈文二十一种膏药
见理瀹骈文摘要条。
见理瀹骈文摘要条。
经穴别名。出《备急千金要方》。即渊腋,见该条。
见《本草纲目》。为虎耳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反治法之一。使用寒凉药治疗寒证,或使用温热药以治热证,称为真反。例如风火暴盛痰涎上涌、咽喉痺塞的风火症,本不能用热药,但此时以开闭为急,借用南星、巴豆、法夏等温药温开化痰,称为真反。但痰涎缓解之后,仍
出《灵枢·阴阳二十五人》。指属阴属阳两大类型的人。参见阳人、阴人条。
病名。出《疡医大全》卷十九。即手丫发。见该条。
见《小儿卫生总微论方》。即八痢。见该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叶氏女科证治》。指妇女于月经期间呕吐蛔虫。王伯龙《养儿宝》:“经来寒热,四肢厥冷,大汗不止,呕吐蛔虫。宜用乌梅丸、当归四逆汤。”
经穴名。代号,BL58。出《灵枢·经脉》。《针灸甲乙经》作飞扬,别名厥阳。属足太阳膀胱经。足太阳之络穴。位于小腿后外侧,外踝尖与跟腱水平连线之中点直上七寸,当腓骨后缘处;或于承山斜下外开约1寸处取穴。
灸法术语。指病人在灸治过程中发生的晕厥现象。多因体质虚弱,情绪紧张,或艾炷过大,壮数太多,火力过猛所引起。清·吴亦鼎《神灸经纶》:“着火有眩晕者,神气虚也,仍以冷物压灸处,其晕自甦。”临床表现与处理方
经脉名。出《灵枢·经水》。即足少阳胆经,见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