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。为肺形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太平圣惠方》卷九十五。即红雪,见该条。
病名。出《外科正宗、卷四。即冻疮。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见清·洪金鼎《一盘珠》卷八。指小儿脐部四周肿硬疼痛。
男性外生殖器的一部分。简称茎,又名玉茎、茎物、阳物、阳事、溺茎。足三阴与足阳明之经筋均聚于阴器。《医学入门·疝》:“筋疝,阴茎肿胀。”
病名。①指三阴疟。《类证治裁·阴疟》:“疟邪伏于募原,浅者客三阳经,深者入三阴经,……以伏邪深入三阴,故名阴疟也。”②泛指在里、在阴、在脏之疟。见《医学入门·疟》。参见阳疟条。
经穴别名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即臑会,见该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不居集》卷二十一。又称酒泄。详该条。
见《救荒本草》。为枳椇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五液与五脏的功能活动、经脉所过或开窍有关。《素问·宣明五气篇》:“五脏化液:心为汗,肺为涕,肝为泪,脾为涎,肾为唾,是谓五液。”张志聪《素问集注》:“五脏受水谷之津,淖注于外窍而化为五液。”因此,五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