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十三蒸之一。见《诸病源候论·虚劳骨蒸候》,详该条。
证名。见《诸病源候论·时气病诸候》。指发于肌肤表面的红色或紫、黑色斑点。点大成片,抚之不碍手。《丹溪心法·斑疹》:“斑有色点而无头粒者是也。”《温热经纬·叶香岩外感温热篇》:“点大而在皮肤之上者为斑。
书名。见《隋书·经籍志》、《旧唐书·经籍志》作《黄帝十二经脉明堂五脏图》。1卷,已佚。
证名。伤寒腹胀之一。见《症因脉治·肿胀总论》。由表邪已解,血蓄下焦所致。症见腹胀硬满,小便自利,大便色黑。详伤寒腹胀条。
【生卒】:十六世纪【介绍】:明代医家。字英翰。福建闽侯人。先学儒后学医,并专心痘疹科。汇集各家著述,编有《痘经会成保婴慈幼录》一书。
太医署教师职称。负责掌管按摩正骨专业的教授和考核,官阶为从九品下。参见太医署条。
名词。出《素女经》。指性交。
【介绍】:清医家。道光、咸丰(1821-1861)年间外科名医,善针治疔疮。尝谓疔疮见症急骤,针挑一法,立见神效。但其术大抵秘而不传,传而不详。乃博采秘方,参以己见,详明针法,绘图注说,纂为《疔疮要诀
病证名。《叶氏女科证治》:“经来一半,遍身潮热,头痛,口渴,小腹作痛。此因伤食生冷,故血滞不行,内有余血,忌服补剂,宜服莪术汤(莪术、三棱、红花、苏木、牛膝)。”
多由失血,过度劳神,或血的生化之源不足所致。症见心悸,心烦,易惊,失眠,健忘,眩晕,面色苍白,唇舌色淡,脉细弱等,治宜补血安神。血为阴,故亦作心阴虚。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