①人体部位名。见骭条。②经穴名。代号RN15。出《灵枢·九针十二原》。别名尾翳、骭。属任脉。膏之原穴。任脉之络穴。位于腹正中线,脐上7寸处,仰卧,两臂上举取穴(《千金要方》)。一说脐上7.5寸(《针灸
金代医官职称。为御药院低等医官,官阶从九品。参见御药院条。
溽,湿润。即暑湿。《素问·六元正纪大论》:“少阴司天……四之气,溽暑至。”参暑湿条。
指脏腑经络之气长期郁滞,不能通畅下行的病机。《素问·通评虚实论》:“黄疸、暴痛、癫疾、厥狂,久逆之所生也。”
指十五络脉自经脉别出处的穴位。即列缺(肺)、偏历(大肠)、丰隆(胃)、公孙(脾)、通里(心)、支正(小肠)、飞扬(膀胱)、大钟(肾)、内关(心包)、外关(三焦)、光明(胆)、蠡沟(肝)、鸠尾(任脉)、
眼的八廓名称之一。系用八卦而命名者。见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。即天廓。详该条。
书名。道家著作。明·伍守阳撰。全书以问答方式写成,主要回答太和有关道家修炼的九个问题,故名。另外,本书又以阐“天仙正理直论”为旨,故又名《仙佛合宗》。
见《古今医统》指月经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小儿肺气通于鼻,气为阳。若气受风寒,停滞鼻间,则成鼻塞。治法:用通关膏敷囟,消风散煎服(《证治准绳》)。
即尿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