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痰哮

痰哮

病名。指痰浊壅盛所致的哮吼。见《证治汇补·哮病》。该书论:“哮虽肺病,而肺金脾土为母,故肺中之浊痰亦以脾中之湿热为母,俾脾气溷浊,则上输浊液尽变稠痰,肺家安能清净?所以清脾之法尤要于清肺也。”《临证指南医案·哮》:“痰哮……大概以温通肺脏、下摄肾真为主,久发中虚,又必补益中气,其辛散苦寒豁痰破气之剂,在所不用。此可谓治病必求其本者矣。”治当清金化痰或温通肺脏,培脾摄肾为主。如苏沉九宝汤、清金丸五虎汤小青龙汤六君子汤、参蛤散等方。参见哮证哮喘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黄薄干苔舌

    苔薄黄而干。为外感化热,热邪虽不盛而胃津已受伤,宜甘寒之剂调治(见《外感温热篇》)。

  • 头偏痛

    病证名。偏头痛的别称。《太平圣惠方》卷四十:“夫头偏痛者,由人气血俱虚,客风入于诸阳之经,偏伤于脑中故也。”详偏头痛条。

  • 小儿热毒病

    病名。《千金要方》卷五:“小儿伤寒,变热毒病。身热面赤,口燥,心腹坚急,大小便不利,或口疮者,或因壮热,便四肢挛掣惊,仍成痫疾,时发时醒,醒后身热如火者。”本证可用升麻汤主治。

  • 山漆

    见《本草纲目》。即三七,详该条。

  • 遗失

    遗失应作遗矢(音、义同屎)。指粪便不受控制而排出。《素问·咳论》:“大肠咳状,咳而遗失。”参见大肠咳条。

  • 柔痉

    病名。痉病的一种。与刚痉相对而言。一作柔痓。症见身热汗出,颈项强急,头摇口噤,手足抽搐,甚则角弓反张,脉沉迟。《金匮要略·痉湿暍病脉证治》:“太阳病,发热汗出,而不恶寒,名曰柔痓。”(一作柔痉)。《金

  • 白花珍珠草

    见《上海常用中草药》。为喉咙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放点

    见《救偏琐言·放点证治准》。即痘疮见形。详该条。

  • 竹油

    见《中国药学大辞典》。即竹沥,详该条。

  • 伤食发热

    病证名。指食积内停所致的发热,多见于小儿《证治汇补·发热章》:“伤食发热,必气口紧盛或沉伏,头疼,呕恶,噫气吞酸,胸口饱闷,或胀或痛,手不可按,蒸蒸然热,明知其热在内也,消导则已。”《金匮翼·发热统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