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名。出《疡医准绳》卷三。即腕痈。见该条。
即十香返魂丹,见该条。
即肌肉瞤动。《伤寒论·辨太阳病脉证并治》:“太阳病,医发汗,遂发热恶寒,因复下之,心下痞,表里俱虚,阴阳气并竭,无阳则阴独,复加烧针,因胸烦,面色青黄,肤瞤者,难治。今色微黄,手足温者,易愈。”参见筋
病名。见《世医得效方》卷二。沙通痧。详痧条。
见《本草纲目拾遗》。为茶油之别名,详该条。
经外穴名。见膝眼条。
病证名。又名丹疹、烂喉痧、烂喉痧、疫痧、疫喉、喉痧。类于猩红热。因其咽喉红肿糜烂,疹色鲜红如丹,故名。丹痧属于疫疹,多流行于冬春季节,以二至十岁为多见。由疫疠之邪从口鼻而入肺胃,初期邪在卫分,继之病邪
【介绍】:见杨用安条。
见《金匮要略》。为王瓜根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萧步丹《岭南采药录》。为佛甲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