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目下纲

猜你喜欢

  • 鬲气

    见《诸病源候论·五鬲气候》。即膈气。详该条。

  • 恶实根

    出《名医别录》。为牛蒡根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制药指南

    见修事指南条。

  • 周僖

    【介绍】:见周祐条。

  • 香豉

    出《伤寒论》。为淡豆豉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斜刺

    针刺方法之一。指进针时,针体与穴位皮肤呈60°左右刺入的刺法。主要用于骨骼边缘和肌肉浅薄处的穴位。在运用某些针刺手法进行催气时亦常使用。斜刺时,采取或上、或下、或左、或右的方向,则根据具体穴位或补泻要

  • 万病紫菀丸

    《医垒元戎》方。又名厚朴丸。紫菀、菖蒲、吴茱萸(汤洗七次,焙干)、柴胡,厚朴(姜制)一两,炒桔梗、茯苓(去皮)、皂角(去皮弦子,炙)、桂枝、炮姜、黄连、炮川乌(去皮)各八钱,川椒(去目及闭口者,微炒出

  • 丝毛草根

    见《中药志》。为白茅根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寒毒下利

    病证名。指下利之因寒毒所致者。《卫生宝鉴·补遗》:“寒毒下利,脐下寒,腹胀满,大便或黄白,或清黑,或有清谷。治用理中汤,或四逆汤,或白通汤。”参见寒泄、下利条。

  • 大中极

    经穴别名。见《针灸大全》。即关元。见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