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医学便览条。
指肝脾两脏功能失调,生理上,肝气疏泄条达,有助于脾气升发健运。若肝气郁结,失其疏泄之职,影响脾胃正常健运,可致肝郁脾虚;若肝气亢盛,则可横逆而侵犯脾土,称为肝木乘脾土,脾与胃相表里,一脏一腑,因而引致
亦称厥阴舌。舌边红,中央见黑色湿润纹状苔。乃为阴毒客于厥阴肝经之候,若证见四肢厥冷、身恶寒、腹痛,脉沉细等,宜温中散寒(见《伤寒金镜录》)。
见素问遗篇条。
【介绍】:唐代医生。撰有《箧中方》3卷。
见《本草便读》。为大豆黄卷之简称,详该条。
体表部位名。前胸部两侧的肌肉隆起处,相当于胸大肌的部位。《灵枢·经筋》:“足少阳之筋,……上引缺盆、膺、乳……。”
【介绍】:宋代医家。建德(今属安徽)人。撰有《医学善传》一书,已佚。
病名。出《外科大成》卷二。即手心毒。见该条。
病名。为脑疽生于项后偏旁者。出《外科大成》卷二。又名偏对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