又称针柄灸。是针刺与艾灸相结合的一种方法。即在留针过程中,将艾绒搓团捻裹于针柄上点燃,通过针体将热力传入穴位。每次燃烧枣核大艾团1~3团。本法具有温通经脉、行气活血的作用,适用寒盛湿重,经络壅滞之证,
病名。出《外科大成》卷二。即中脘疽。见该条。
病名。又叫骑马漏。见《外科证治全生集》卷一。证属湿热下注。初为会阴处肿胀,疼痛,后破溃流脓,日久成漏;如病变波及泌尿器官,不仅尿液可自漏口流出,甚而尚可影响生育。宜挂线或手术治疗。
病证名,指悬雍垂肿胀下垂及伴有疼痛者。多由脾胃积热,热气上蒸所致。症见小舌肿坠下垂,作梗作痛,治宜解毒泻热,消肿止痛,可选用清胃散、普济消毒饮等加减。也有由脾虚肌肉松弛而致者,宜补中益气汤之类。《鲍氏
见医学粹精条。
见《东北药用植物志》。为射干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姚澜条。
指肺脏被郁热长期熏灼而发生痿证的病机。《素问·痿论》:“肺热叶焦,发为痿蹙。”病变有两种:①肺痿。以咳吐浊唾涎沫为主症。治宜清燥救肺。②手足痿弱。以皮毛、肌肉枯萎,四肢无力、不能举动为主症。参见痿条。
小儿推拿方法名。出《推拿指南》。详赤风摇头条。
正骨手法。适用于牵拉肘(小儿桡骨小头半脱位)的整复。以左肘为例:医者坐于患肢外侧,以右手拇指置于患肘桡骨小头部,余指对握肘内侧;左手拇指置于患腕背侧,余指对握掌侧。当左手持患臂作旋后同时牵引伸肘动作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