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证名。见《审视瑶函》。即睥急紧小。详该条。
人痘接种法之一。取痘痂20~30粒,研为细末,和净水或人乳三、五滴,调匀,用新棉摊薄片,裹所调痘苗在内,捏成枣核样,以线拴之,塞入鼻孔内,12小时后取出。通常至七日发热见痘,为种痘成功。此法为我国古代
经穴名。代号DU11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别名冲道。属督脉。位于背部第五、六胸椎棘突之间。布有第五胸神经后支的内侧支和第五肋间动脉后支。主治健忘,惊悸,咳嗽,疟疾,脊背强痛,癫痫;以及神经衰弱,肋间神经
解剖名。见《杂病源流犀烛》卷二十二。即眼弦。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隋代医生。大业中(605~616年),曾任太医。
①出《名医别录》。为独活之别名。②出《新修本草》。为银线草之别名。各详该条。
即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,见该条。
病证名。孕妇由于跌仆闪挫,气血逆乱,损伤胎元,以致胎动不安。症见腰腹痛坠,或阴道流血。治宜调补气血、安胎。方用胶艾汤或八珍汤。参见先兆流产、胎动不安条。
【介绍】:宋代儿科医生。生平欠详。著有《小儿形证方》2卷。
见经络感传现象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