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本草衍义补遗》。为瓜蒂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千金要方》卷四。亦名带五色俱下、带下五色。指从阴道流出杂色秽浊的液体。多因湿热蕴结下焦,积瘀成毒,损伤冲任带脉所致。症见五色秽浊之液从阴道流出,或有恶臭气味,绵绵不断。治疗见湿毒带下条。临
指地区性民间使用的简便方药。
见《本草正义》。为梗通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医经著作。方药中、许家松著。作者鉴于《黄帝内经·素问》中之天元纪、五运行、六微旨、五常政、六元正纪及至真要七篇大论辞理奥秘,难以解悟,遂融会前贤论注,结合心得体会和临床经验予以讲解。其特点是按照七篇大
元代医官职称。为低级官员,共2人。始设于1322年(至治二年)。
病证名。见清·黄庭镜《目经大成》卷二。与偃月侵睛同。详该条。
见《中国药用植物志》。为羊角扭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出《疡医准绳》卷二。即眉心疔。见该条。
病名。亦名经行或前或后、经乱,经水先后无定期、经水无常、经血不定等。指月经来潮或提前,或错后,经期表现常不规律。多因肝郁、肾虚所致。详肝郁经行先后无定期、肾虚经行先后无定期各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