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草药手册》。为玉簪花之别名,详该条。
方书名。又名《严氏济生方》。宋·严用和撰于1253年。10卷。内容包括中风、中寒、中暑等内、外、妇科疾病79篇。每篇先述病候,后记方剂,共450余方。选方多经作者试用,切于实用。现存有1734年日本的
见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四十三。即胞衣不下。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辨症录·头痛》。边,指边侧。即偏头痛。详偏头痛、偏头风条。
适用于瘟疫、温毒及多种热毒病证的治法。使用能清热邪、解热毒的方药,治疗热性病的里热盛及痈疮、疖肿疔毒、斑疹等病症。常用药有黄连、黄芩、黄柏、石膏、连翘、板蓝根、蒲公英等,代表方有普济消毒饮、黄连解毒汤
病证名。由阴跷脉经气异常所致的病症。《灵枢·热病》:“目中赤痛,从内眦始,取之阴跷。”《难经·二十九经》:“阴跷为病,阳缓而阴急。”《奇经八脉考》:“寸口脉后部左右弹者,阴跷也,动苦癫癎,寒热,皮肤淫
指平素多汗、易出汗的人。《伤寒论·辨太阳病脉证并治》:“汗家,重发汗,必恍惚心乱,小便已,阴疼,与禹余粮丸。”
病名。指痢疾之由感受寒湿而致者。《症因脉治》卷四:“寒湿痢之症,初起恶寒发热,身痛头疼,呕吐不食,不作渴,痢下脓血,或下黑水,腹反不痛。”治疗如身痛发热,脉浮紧者,宜用败毒散辛温散表;呕吐饱闷,脉长者
见《云南中草药选》。为滑叶跌打之别名,详该条。
正气虚弱的病,反现类似实证的假象。如内脏气血不足,运化无力,因而腹痛、胀满、大便秘结、脉弦。但患者畏寒喜按,不渴或喜热饮,舌质胖嫩而淡润,脉弦而无力,直须补气补血,则腹痛便秘可除。《景岳全书·传忠录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