纳甲法
见纳干法条。
见纳干法条。
见《广西药用动物》。为金钱白花蛇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出《疡医准绳》卷三。即虎口疔。见该条。
证名。指咳嗽兼见抽搐症状者。《幼幼发挥》:“咳嗽发搐,视其病之新久,如初咳嗽时,痰盛气促,连声不止,而不能治,发搐者,宜葶苈丸,苏叶煎汤下,利去其痰,咳止搐亦止矣……如发搐后变嗽者,此风邪入肺也,宜人
指脾热而津液损伤的病机。《素问·痿论》:“脾气热,则胃干而渴,肌肉不仁,发为肉痿。”
见《广西中药志》。为南天竹子之简称,详该条。
书名。见《隋书·经籍志》。14卷,梁·甘之撰,已佚。
保健气功的一组动作。又名鸣天鼓。见《诸病源候论·鬼邪候》。又名琢齿。使上、下齿互相叩击如咀嚼状。龚居中《红炉点雪·却病延年一十六句之术》:“齿之有疾,乃脾胃之火熏蒸。每日清晨,或不拘时,叩齿三十六遍,
热的意思。《素问·举痛论》:“炅则气泄。”《类经》十五卷注:“炅,居永切,热也。”
血液瘀滞体内,包括溢出经脉外而积存于组织间隙的,或因血液运行受阻而滞留于经脉内以及瘀积于器官内的。可因病致瘀,如跌扑损伤、月经闭止、寒凝气滞,血热妄行等;也可因瘀致病,引起气机阻滞,经脉阻塞,瘀热互结
与囟、通。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:“热反上行,头项颤顶脑户中痛。”详囟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