指寄藏于肝肾等处的相火。龙为阳物而藏于坎水之中,雷为震卦而属木。龙的腾起,雷的击发,其声势均迅速而猛烈,故医家以龙雷之火喻藏于肝肾等处之相火。《医学正传》卷一:“然而相火固无定体,在上则寄于肝、胆、胞
病名。指鼻内有痠感。《古今医统》:“鼻痠,乃痰火所为,宜凉膈散加荆芥穗、桔梗之类。”
证名。见《医学入门》卷四。自觉腰部软弱无力。因于湿袭经络者,宜肾着汤、渗湿汤;风袭腰背者,宜牛膝酒;房室过度、肾阴不足者,宜八味丸、补髓丹、煨肾丸等;肾虚风袭者,宜安肾丸等方。参见腰痛条。
【介绍】:见张璐条。
治疗寒证,当以热药制之。如附子汤、附子细辛汤,治太阳、少阴之寒;四逆汤、理中汤治脾肾之寒;吴茱萸汤、乌梅丸治肝寒;青龙汤治肺寒;薤白汤治心胸之寒;回阳救逆汤统治里寒;桂枝汤治表寒。《汤液本草》卷上:“
证名。指身体抖动并有怕冷感觉。多因暴感寒邪,或心火热甚,阳气被遏所致。可见于外感热病、疟疾、暴受寒冷、饮酒、恐惧时。《素问玄机原病式·六气为病》:“战慄,动摇,火之象也。阳动阴静,而水火相反,故厥逆禁
即痧药丸,见该条。
痧证之一。指痧胀而有呃逆者。《痧胀玉衡·呃逆痧》:“痧胀为呃,有痰火血郁之分,有食阻气阻之异,有病重喘呃之凶。苟非细辨受病之原,用药稍或不妥,非惟不效,势必呃死,是明痧呃之害焉。”治宜放痧,方用细辛大
【介绍】:见郑麈条。
见《江西草药》。为蛇葡萄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