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三十七。即赤带。详该条。
指肝脏所藏的血。肝血与肝阴不能截然分开。但从临床上看,提到肝血虚的一些病证,常和血虚、失血的情况相联系,而不一定有阴虚阳亢的表现。
即腠理。《金匮要略·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》:“理者,是皮肤脏腑之文理也。”
见《普济方》卷七十八。即照水丹。见该条。
指婴儿在生长过程中,或有身热、脉乱、汗出等症,而身无大病者。此说始于西晋·王叔和,隋唐医家,日相传演,其说益繁。《诸病源候论·小儿杂病诸候》:“小儿变蒸者,以长气血也。”《千金要方》:“凡小儿自生三十
病证名。见清·许宣治《小儿诸热辨》。小儿纯阳之体,稍寒无妨,过暖则病。如果衣被过厚,室温过高,或睡时覆盖过严,气不得泄,均可导致身热面赤,心烦多啼,谓之暖病。既非外感,亦非内伤,宜即去其过厚的衣被,调
【介绍】:见张松条。
病名。为脑疽生于项后偏旁者。出《外科大成》卷二。又名偏对口。
书名。10卷。张骥撰。本书辑录《内经》中有关用药理论的原文,分为阴阳色气味、气运、五岁、穴化、五方、水谷、五宜、五过和药制共九类,分别予以集注,并加按语说明。1923年成都义生堂刊印发行。
【生卒】:十六世纪【介绍】:明代医生。湖北人。李时珍的弟子,年幼时跟从李时珍一起编写《本草纲目》,查阅了古代的许多本草书籍,并且亲自查看实物,得到李时珍的传授,但不肯轻易为人治病,老年时方应诊,治疗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