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介绍】:清代医家。字翰风,号宛邻。阳湖(今江苏武进县东)人。嘉历十八年(1813)举人。通医术,著有《素问释义》一书,并对刘若金的《本草述》加以节录成《本草述录》一书。行医则泥于太素脉。
即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的简称。详各条。
病证名。《叶氏女科证治》卷一:“肥人气虚生痰,多下白带。宜服柴术六君汤(六君加苍术、柴胡、升麻、生姜),兼苍附导痰丸(苍术、香附、枳壳、陈皮、茯苓、甘草、胆南星,右为末,姜汁和神曲为丸,柴术六君汤送下
【介绍】:南北朝时梁代医生。生平欠详。
病名。又称嵌甲。多由指甲损伤、鞋窄、夹脚等原因所致。症为趾甲嵌于甲沟内,有程度不同的疼痛。分硬潜指、软潜趾两类。若局部感染可形成潜指炎(甲沟炎)。治宜手术修去嵌入的趾甲。
①《杂病源流犀烛·六淫门》卷十五方。苍术、羌活、防风、甘草、黄柏、黄连、猪苓、泽泻。水煎服。治暑湿下利,及胃家有湿滞而多唾等症。②《类证治裁》卷二方。苍术、厚朴、半夏、藿香、陈皮、甘草、生姜。水煎服。
病名。瘟疫的一种。以遍身红肿发块如瘤为特征。《伤寒温疫条辨》卷一:“疙瘩温,遍身红肿发块如瘤者是也。”证见遍身流走,病情危重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瘟疫源流》:“疙瘩瘟,发块如瘤,遍身流走,旦发夕死是也。”
病名。《喉科杓指》卷四:“此症乃痰火流行,凝注舌下,结成泡肿,绵软石硬,有妨言语,作痛不安……下刀刺破流出黄痰,若蛋清稠粘难愈,须捺净,吹冰硼散,内服加味二陈汤。”参见痰包条。
麻疹专著。3卷。清·田九如撰。刊于1842年。此书大体分为麻科审症、麻科集腋、麻科撮要三部分,主要阐述麻疹前后出现的各种证候及治疗方法,尤详于顺、逆、险证的证治。书末附治疗方剂。现存初刻本。
书名。南京中医学院医经教研组编。本书系根据该院的教材《内经辑要》一书所补充编写的教学参考书。书中分别介绍《内经》中有关阴阳五行、摄生、脏象、经络、病能、诊法、论治、五运六气等内容,分章节并予分段讲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