罗东逸
【介绍】:
见罗美条。
【介绍】:
见罗美条。
【介绍】:宋代医生。名医郝允之子,博陵(今河北省定县、蠡县一带)人。继承父业,精通医学。
脉象。即滑脉。《素问·阴阳别论》:“阴阳相过曰溜。”《研经言》卷二:“溜脉不言鼓者,以其弱甚也,此阴阳之无胜负者也。”
见伤寒论述义条。
【生卒】:十七世纪中叶【介绍】:清代名医。字麟郊。上元(今江苏江宁)人。少习举子业,博学强记,通天文、算数、地理等,尤精于医,钻研温病学颇有心得。宗吴又可之说,主张瘟疫不同于伤寒,着重对气、色、舌、神
病名。见《外科大成》卷四。多因胎中积热,或新生儿断脐不当,或生后啼哭过多,咳嗽频繁而致。症见脐部膨出,甚或红肿。治宜清热为主,用白芍药汤,外用外消散。若年龄在2岁以上,脐环直径过大者,应考虑手术切除疝
即醋心。《齐民要术·作酢法》:“酢,今醋也。”详醋心、吐酸条。
【介绍】:见王开条。
见《广西药用植物名录》。为秋枫木之别名,详该条。
五脏虚损之一。又称损心。《难经·十四难》:“二损损于血脉,血脉虚少,不能荣于五藏六府也。”又:“损其心者,调其荣卫。”虞庶注:“心主血,血为忧愁思虑伤于心,因兹致损。”《杂病源流犀烛·虚损劳瘵源流》:
病名。出《素问·厥论》。即肠内生痈并腹部疼痛的病症。多因饮食失节,暴怒忧思,跌扑奔走而致胃肠运化失职,湿热内壅所致。《金匮要略》:“肠痈者,少腹肿痞,按之即痛,如淋,小便自调,时时发热,自汗出,复恶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