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肝虚汗

肝虚汗

证名。见《中国医学大辞典》。指肝虚而致自汗之证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诸汗源流》:“由肝虚而汗,则必禁其疏泄,宜白芍汤。”参见自汗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脱阴

    《难经·二十难》:“脱阴者目盲。”肝肾阴精过度损耗,可致视力严重减弱或丧失。可见于急性热病后期,慢性发热,虚损及产后体弱等。

  • 脬(pāo 泡)

    即膀胱。详该条。

  • 浴香

    ①见《本草纲目》。为乳香之别名。②见《本草纲目》。为檀香之别名。各详该条。

  • 臀疽

    病名。见《外科启玄》卷六。为臀痈之肿平根深者。若发于臀之下缘承扶穴部者最疼。治以内托为要。余证治见大腿痈及外痈条。

  • 阴病治阳

    出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。是阴阳学说在治疗上运用的方法之一。①阴寒盛损伤了阳气,治宜扶阳。例如水肿病,唇舌色淡、语言低怯、手足不温、小便不利或清长、大便稀薄、脉沉迟,用实脾饮温阳健脾、行气利水。②疾病

  • 苏游

    【介绍】:唐代医生。撰有《玄感传尸方》1卷。已佚。

  • 育婴秘诀

    儿科著作。又名《万氏家传育婴秘诀发微赋》、《育婴家秘》。4卷。明·万全撰。约刊于1549年。本书首载幼科发微赋一篇,论儿科诊治要点;卷1叙述有关保胎、养胎、小儿诊法及五脏症治;卷2论胎疾、脐风、变蒸及

  • 六经渴

    指伤寒六经病所见之渴症。《卫生宝鉴》卷十二:“辨六经渴并治法。太阳渴,脉浮无汗者,五苓、滑石之类。阳明渴,脉长有汗者,白虎、凉膈之类。少阳渴,脉弦而呕者,小柴胡加瓜蒌根也。太阴渴,脉细不欲饮水,纵饮唯

  • 龚庆宣

    【生卒】:五世纪末【介绍】:南北朝时期齐梁间外科医家。所整理的《刘涓子鬼遗方》一书,系我国现存较早的一部外科学专著。对于痈疽的诊断、治疗,都提出具有创造性的见解,对其后的外科学发展有一定影响。

  • 本草纲目必读

    药物学著作。24册,不分卷。清·林起龙撰。刊于1667年。本书取材于《本草纲目》。选出“日用切要,求而可得”的药物600余种,去其释名、集解诸例,只存气味、主治、发明、附方四项,删去重出内容,文字较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