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肝郁胁痛

肝郁胁痛

证名。指气机郁结所致的胁痛。多由情志失调,肝气郁结,气阻络痹所致。《金匮翼·胁痛统论》:“肝郁胁痛者,悲哀恼怒,郁伤肝气,两胁骨疼痛,筋脉拘急,腰脚重滞者是也。”甚则可见胁痛难忍,或胁腋牵痛,烦躁易怒等。肝郁日久并能化火。治宜解郁理气为主,兼以清泄郁火,如枳壳煮散金铃子散调肝散小龙荟丸等方。参见肝气胁痛肝火胁痛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风毒喉肿

    病症名。见《杂病源流犀触》卷二十四。多由风热痰毒上冲,致咽喉肿痛,汤水难下,或身发寒热,或颈生瘰疬。治宜疏风解毒,清热涤痰。用清气化痰丸加荆芥、薄荷、防风、僵蚕等,或用小陷胸汤加减。

  • 上星

    经穴名。代号DU23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别名神堂。属督脉。位于头正中线,入前发际1寸。布有额神经分支,额动、静脉分支及颞浅动、静脉分支。主治头痛,目眩,目赤痛,鼻塞,鼻出血,癫狂,痫症;以及前额神经痛,

  • 上窍

    指眼、耳、口、鼻。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:“清阳出上窍。”参见七窍条。

  • 胸膛

    ①骨名。指胸骨。详该条。②泛指胸部。《医宗金鉴·外科心法要诀》:“甘疽……生于膺上,即胸膛两旁肉高处。”

  • 吴辰灿

    【介绍】:清代医家。字鹤山。江苏无锡人。于1805年与高秉钧、姚志仁合纂有《景岳新方歌》一书。

  • 月水

    出《脉经》。即月经。详该条。

  • 虫入耳

    病名。见葛洪《肘后备急方》卷六。系指各种昆虫误入外耳道。应立即设法取出之。宜先选用油剂、葱汁、大蒜汁或氯仿液等滴耳,将昆虫杀死后取出,取出时切勿损及鼓膜。

  • 气关

    ①小儿指纹的诊断部位之一。指纹伸延至食指第二节为气关,表示病邪较重。②推拿部位名。指三关之一。位于食指中段指节的腹面。用揉法可行气通窍。参见指三关条。

  • 恐膈

    五膈之一。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》卷八:“心腹胀满,咳嗽,气逆,腹下若冷,雷鸣绕脐,痛不能食,名曰恐膈。”参见五膈条。

  • 钉铜皮

    见《药材资料汇编》。为海桐皮之别名。详该条。